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和环境意识强,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能在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事业心强,拼搏进取;
目标2:有创新意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与智能电气装备制造和智能电网领域相关的工程问题;
目标3:能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视角审视电气工程问题,并有效进行电气工程项目管理;
目标4:能与同事、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能有效进行团队合作;
目标5:能通过有目的的学习解决专业技术问题或适应职位发展。
学生毕业要求
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工程问题。
1-1:能运用数学、物理、工程、专业等科学语言进行工程问题的描述和建模;
1-2: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恰当的边界条件对工程问题模型进行求解;
1-3:能利用模型方法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应用专业知识识别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问题分解确定关键环节;
2-2:能正确表达和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及其功能单元的关键环节;
2-3:能通过查阅文献寻求解决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并综合分析结果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针对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设计目标;
3-2:能够在社会、法律、环境等因素的约束下,提出满足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设计目标的设计方案;
3-3:能在设计方案的开发和实现过程中正确应用电气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
3-4:能根据设计方案,实现电气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和功能单元,在实现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优化与改进。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方法,确定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研究对象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2:能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开展实验,并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4-3:能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综合信息得到解决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结论。
5能够针对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明确用于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设计的常用软硬件工程工具的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5-2:能使用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及其功能单元进行预测与模拟;
5-3能合理分析仿真结果,理解预测与模拟的局限性。
6能够基于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能分析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工程实践项目对全球、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明确工程师责任;
6-2:能应用电气工程领域行业政策、知识产权和法律法规评价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应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能评价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工程师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身心健康,明确团队责任,能作为团队成员完成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工程实践项目团队任务;
9-2:能在多学科背景下,作为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开展工作。
10能够就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通过撰写报告和设计说明书等书面方式,描述电气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
10-2:能通过答辩、陈述发言等方式清晰表达观点,并回应指令;
10-3:能应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就电气工程前沿问题表述自己的见解。
11理解并掌握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分析电气工程项目与解决方案;
11-2:能在多学科背景下,对电气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和经济解决方案。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在解决电气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工程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确定学习方向;
12-2:能主动规划个人职业,并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适应发展。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矩阵见表1。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